《Science》子刊报道我校材料学院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在无定型聚合物基长余辉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所属栏目:学院新闻
发布时间:2018/05/07 14:31:18

北京时间55日,我校材料学院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刊物《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Ultralong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from amorphous organic materials toward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的研究论文,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无定形聚合物基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在机密信息领域的加密及解密应用。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苏艳作为第一作者,杨朝龙副教授与合作单位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论文被《Science Advances》选作亮点论文在官网滚动报道,这是重庆市高校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子刊杂志首页并作滚动报道。

 

 

图一文章Science》官网http://www.sciencemag.org/journals)信息。

 

 

文章Science Advances》官网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5/eaas9732)发表信息。

长余辉发光是指在撤去激发光源后仍然能够持续发光一段时间的一种独特光物理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存在于无机材料中,例如夜明珠。相对于无机长余辉材料,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柔性以及功能团易修饰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光学记录、信息存储、防伪系统等诸多高新科技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纯有机长余辉现象通常只在很低的温度(77 K)和无氧环境等苛刻条件下才能被观察到,在室温实现高效有机长余辉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图三 Rational design strategy of URTP from amorphous organic materials(无定型URTP材料的设计策略).

基于此,杨朝龙副教授课题组与南洋理工大学Zhao Yanli教授课题组合作,自主设计了含有六个苯甲酸单元的六(4-羧酸-苯氧基)-环磷腈(G)客体分子(图三)。在室温条件下,G本身不发射任何的荧光或磷光。当G引入到聚乙烯醇(PVA)基质膜中,在激发光源关闭后表现出明显的长余辉现象,且展现出强烈的紫外辐照依赖性 (图三)。课题组基于辐照依赖特性,创新开发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区的的绿色环保无油墨丝网印刷技术,该技术可应用于票据、奢侈品、纸币、军方/政府机密文件等的高级防伪(图四)。            

  图四 Luminescent G-doped PVA film patterns fabricated via green screen printing(通过无油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的发光图案).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新加坡学术研究基金等项目,以及材料学院和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校级首批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

Science Advances》为《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工程、数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学术领域,旨在发表推进科学发展的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创新性的前沿工作。

文章链接: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4/5/eaas9732

延伸阅读:

杨朝龙,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校级青年英才,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入选者。2013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入职重庆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进入高分子材料与加工技术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材料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412月晋升副教授。2016/9-2017/10在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Zhao Yanli教授。杨朝龙博士课题组长期从事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ACSRSC会员,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Polymer, Optical Materials Express等近二十种国际SCI期刊特邀审稿人。近年来主持与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重庆市科委、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人社局等项目近20项。在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2018以通讯作者先后在Nature刊和Science子刊发表研究论文1篇,文章共被SCI论文引用370余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授权专利18项。

 

 

 

 

 

 

阅读次数: